2019年10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和复旦大学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九届量子能源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海韵园召开。本次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CQD联合主任张振宇教授和复旦大学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龚新高教授共同担任。当地组委会主席为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朱梓忠教授。来自中国大陆、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理想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张振宇教授致开幕词。陈理想副院长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厦门大学的基本情况和物理学科的建设情况,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进材料物理学科领域的发展。张振宇教授回顾了办会初衷和历届量子能源国际研讨会的情况。

量子能源研讨会系列由中国科技大学张振宇教授和复旦大学龚新高教授发起和组织,以解决能源问题为目标,围绕量子能源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结合最前沿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前八届研讨会分别在山东威海(2011.8),江苏盐城(2012.11),河南郑州(2013.11),四川成都(2014.10),浙江杭州(2015.10),湖南湘潭(2016.9),海南海口(2017.11),云南昆明(2018.10)举办,其主要参加者是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团队成员和“新型能源材料的量子设计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成员,并特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参加。
研讨会的主题包括: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新颖太阳能电池材料、(光)催化材料的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量子材料、低维材料的理论计算与方法发展;能量转换材料实验与理论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等。围绕这些主题的热点问题,会议安排邀请报告24个,报告人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生院(SISSA)教授Erio Tosatti,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Steven G. Louie,台湾中研院院士、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教授Mei-Yin Chou,香港科技大学教授Che Ting Chan,美国犹他大学教授刘锋,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教授Rodney Ruoff,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王才壮,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张绳百,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Christian Carbogno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田中群,厦门大学教授陈张海,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杜世萱,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何佳清,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晓光,武汉大学教授刘正猷,郑州大学教授单崇新,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魏苏淮,复旦大学教授吴施伟,河南大学教授武四新,我校教授董振超、罗毅、谭世倞、张振宇、赵瑾。美国科学院院士和韩国科学院院士、浦项科技大学教授Jisoon Ihm、郑州大学教授贾瑜、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闵泰、湘潭大学教授钟建新、厦门大学教授朱梓忠、我校教授李群祥、林子敬、乔振华等主持了专题报告会。
会议还安排了墙报张贴25个,来自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深圳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青年教师、博士后和研究生展示了最新的研究工作。会议评选出最佳墙报奖9个,Steven G. Louie院士和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张守著教授为他们颁发了奖状(获奖名单附后)。

在闭幕式上,张振宇教授、朱梓忠教授发表了感言,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果和重要意义,感谢所有参会者和会议志愿者对会议的大力支持,并宣布下一届会议将由西安交通大学承办。

附:最佳墙报奖获奖名单(按姓名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曹国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Robust Descriptor for High-throughput Discovery of Alloyed Topological Insulators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陈颖(厦门大学)
Topological states in the dispersive background system
丁文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Exploring High-Tc Superconductivity in Freestanding- and SrTiO3-supported CoSb Monolayers
方艺梅(厦门大学)
Intrinsic Ferromagnetism and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a Pentagonal MoS2 Monolayer
侯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Metallic Network of Topological Domain Walls
李元昌(北京理工大学)
Role of Core-electron Exchange in the Bandgap of Transition-metal Oxides
史永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nterplay between Iodine and Sulfur Vacancies Explains the Ultrafast Charge Transfer at MAPbI3/MoS2 Interface
吴泽文(武汉大学)
Dodecagonal Bilayer Graphene Quasicrystal and Its Approximant
徐永钢(复旦大学)
Ab initio Calculations of Nonradiative Carrier Recombination Rates in Cu2ZnSnSe4